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7-07 00:54 点击次数:107
好的,我会在保持文章原意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细节描写并改写每段,字数变化不大。
---
1959年国庆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毛主席专门写信给刘少奇,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我想到,今年国庆十年纪念,是否可以赦免一批(这里不是大规模赦免,而是类似古代所谓‘曲赦’,即局部的、有选择性的赦免)那些真正悔改并改恶从善的战犯和一些正在服刑的普通刑事犯……”毛主席的这封信语气诚恳,体现出对社会和谐与宽容的期待。
响应毛主席的建议,刘少奇立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认真讨论了特赦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最终,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一特赦建议,彰显出党内高层对战犯改造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
1959年12月,在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的国民党高级战犯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成为首批被特赦的对象。他们曾是国民党军中不可一世的将领,如今获得特赦,标志着新中国对战犯改造政策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剩余89%此后,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以及1975年,中央政府又先后实施了六次特赦行动,进一步扩大了赦免范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解与稳定。
在1960年第二批特赦的名单中,有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就是李仙洲。实际上,李仙洲的名字原本并不在这批特赦名单中,而是因为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特意将他加了进去,体现了周恩来对他的特别关注和期望。
1960年李仙洲获特赦后,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亲自设宴招待了李仙洲和王耀武等几位战犯。宴会上,昔日这些风光无限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今已换了模样,谦恭地坐在餐桌旁,静静聆听周恩来的谆谆教诲。
时光荏苒,李仙洲凝望着眼前这位昔日的老师,内心充满了愧疚与悔恨,他诚恳地说道:“老师,当年学生误入歧途,追随蒋介石反对人民,辜负了您的深切教诲,罪孽难逃。”
周恩来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向前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新中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李仙洲郑重地点头表示认同:“老师,我一定遵照您的吩咐,竭尽全力。”
说罢,周恩来将李仙洲拉近身边,语气亲切地说道:“黄埔军校第一期几百名学员中,我对你和曾扩情印象最深,因为你们年龄较大,大家都称呼你们李大哥、曾大哥。”
听到这话,李仙洲心头一暖,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宴会气氛热烈,觥筹交错即将结束时,周恩来仍不忘对李仙洲关怀备至,特别嘱咐道:“以后你有任何困难,先找当地政府,如果解决不了,可以来找我。”
李仙洲感激涕零,连忙答道:“老师,现如今政府对我们关照有加,您日理万机,我们怎敢因小事打扰您呢?”
周恩来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准备起身告辞。
就在此时,李仙洲忽然想起了心中多年难解的疑问,急切地开口:“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想请您帮我解答。”
周恩来显得有些诧异,问道:“说吧,什么问题?”
李仙洲沉吟片刻,问道:“当年莱芜战役,我率领6万大军都没能突围成功,为什么韩练成军长却能独自突围?”
周恩来听后神秘一笑,说:“这个问题,你可以去找韩练成同志,他现在就在北京,有机会你们可以见面,面对面谈谈。”
听到这话,李仙洲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嘴角苦笑了起来。
周恩来见状,爽朗大笑,宴会也因此画上了完美句号。
李仙洲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何会被周恩来以这样的方式回答?韩练成在莱芜战役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韩练成出生于甘肃固原县,1909年因家境贫寒,从小饱受磨难。1925年,冯玉祥在西北扩军,韩练成不甘忍受贫困生活,报名进入马鸿逵部军官教导队,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
大革命时期,韩练成结识了影响其一生的刘志丹。1926年,冯玉祥誓师五原,邀请共产党党员入伍,党中央派遣刘志丹等人进入冯部。行军途中,刘志丹向韩练成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及国民革命的意义,令韩深受启发,萌生入党的想法。
遗憾的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冯玉祥转向蒋介石,驱逐共产党人。韩练成因此与刘志丹失去了联系,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已在他心中生根。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陷入危机,韩练成率部救驾,表现出色,蒋介石虽未正式接纳,却赐其“黄马褂”荣誉,象征身份认可。
凭借军功和能力,韩练成职务迅速提升,但对国民党黑暗腐败愈发痛心,萌生投靠共产党之意。
1942年,在朋友介绍下,韩练成见到了周恩来,表达入党愿望,周恩来委婉拒绝:“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不在国民党军队上层发展党员。”
谈话结束前,周恩来提及韩练成的本名韩圭璋,令两人顿生默契,韩练成成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特工。
韩练成的卧底身份在莱芜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
抗战胜利后,韩练成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46军军长。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46军调往山东,与解放军对峙。
1947年初,蒋介石调兵向临沂及莱芜进攻,形成北线兵团,由李仙洲指挥,韩练成领导46军参与作战。
解放军领导经过多次商议,决定诱敌深入,将北线兵团引入包围圈。
李仙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山东长清县人,1894年出生,早年受过私塾和小学教育,曾任小学教师。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因年纪较大,同学尊称其“李大哥”。
毕业后,李仙洲历任营长、团长等职,随蒋介石一路南征北战,曾参加忻口、徐州、武汉等多场重要战役,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1946年受蒋介石重用,任第2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员,指挥北线兵团。
1947年2月4日,李仙洲率先占领莱芜,继续推进,三军集结于莱芜、新泰一带,进入包围圈。
解放军随即发动围攻,韩练成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2月10日,李仙洲感到困境,提议撤退,但上级陈诚不同意,命令继续进攻。
李仙洲决定坚守等待援军,但韩练成和韩浚主张突围,力图拖延时间。
2月19日,解放军完成包围,李仙洲方觉为时已晚。
2月23日,突围计划终于通过,但韩练成却神秘失踪,导致突围失败。
这40分钟的等待成了致命失误,解放军趁机全歼李仙洲兵团,6万余人被俘,李本人沦为阶下囚。
李仙洲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数日后竟出现在南京,究竟如何突围,一直是他心中的疑团。
1960年特赦后,李仙洲终于鼓起勇气向周恩来请教此事,周恩来笑着建议他去问韩练成。
这让李仙洲顿悟:韩练成身为中共卧底,故意拖延时间,促成了解放军的胜利。
理清这一切后,李仙洲对韩练成不再抱怨,毕竟彼此效忠不同阵营。
特赦后,李仙洲受到周恩来关怀,历任民革常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等职务。
晚年时,他撰写了《忻口战役中的第二十一师》、《莱芜战役蒋军被歼始末》等回忆录,对自己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
---
如果需要更详细或更简洁版本,或者想突出某些部分,请告诉我!
发布于:天津市